【聯合報╱本報記者蔡惠萍】 2008.09.05 02:41 am

馬政府上台後,官員脫西裝、換小車,把節能減碳喊得震天價響,交通部也把抑制私人運輸工具發為施政重點;諷刺的是,交通部一邊嚷著要發展公共運輸,另一方面卻又大興土木,打算一口氣砸下三百億,在已擁有捷運的淡水,不但造新橋、鋪新路還要拓寬舊路,都是為了解決同一條路段的塞車問題,這樣的資源分配合理嗎?

過去台北市在捷運動工期時,忠孝東路、羅斯福路這幾條主要幹道經歷多年交通陣痛期,當時台北市政府不是也一樣被罵到臭頭,但捷運通車後,帶來了舒適、便捷的公共運輸,平面道路的車流也減少了,如今誰還記得那段交通黑暗期?

台二線現地拓寬當然能做,缺的不是土地,而是魄力。交通單位調查,在竹圍到紅樹林段短短五、六公里就有十四個紅綠燈,是造成塞車主因;加上當地超限開發的問題,地方政府只要好好將街廓整併、減少號誌燈數,同時將路幅加大,就能解決現有塞車問題的一大半。

否則,如果按照交通部「塞車就要開路」的邏輯,那台北市要增加的道路太多了,而且交通部不是說要抑制私人運具的發展嗎?怎麼路還愈開愈多,更何況當地還有珍貴的紅樹林及史前遺址;交通部的作法,凸顯仍停留在「開發等於建設」的落伍思維。

台北市與環保團體都不解,為什麼台北縣政府執意趕在年底興建淡北道路不可?原來,交通部早把淡北道路列入了行政院擴大內需方案,爭取來的六億經費如果不在年底開工就要繳回國庫,交通部等於先射箭再畫靶、為蓋路而蓋路,違反程序正義,口口聲聲要節能減碳的交通部果然是說一套、做一套。

扳正:不開路幹嘛??開路有罪嗎??人民本來就可以決定要不要開車代步,只要負擔得起,這是一種對自己好的方式之一不是嗎??如果讓使用者付費的觀念落實,開車的人就要以較高的油價來加油,大家自然會衡量收支來決定是否可以負擔,再加上淘汰不符環保排放標準的老車或是加重老車的稅基,車子自然而然會有相當程度的減少,大眾運輸便利,道路設施完善不是一個現代化城市該有的嗎??私人交通工具的擁有本來就合情合理,不要再假道德假環保了,台灣最缺的就是時間,讓大家有效率的運用時間是政府的天職,時間不一定等於金錢,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自身及周遭生活的品質維持都需要時間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hmygod1123 的頭像
    ohmygod1123

    扳本一郎

    ohmygod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