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 江晃榮博士 ; 原始刋登處:科技報導,2006年7月號但內容經若干增删

■前言

台灣推動生物技術產業已有二十三年歷史,二十三年足以讓一位男孩出生,一直念到大學畢業,可是台灣生技產業在這段不算短歲月中卻無重大而具體成就,我們不能期待任何政府推動的重點科技都有成就,但像台灣生技產業般的畸形發展與結果,也算是另類台灣奇蹟。那麼,持續二十三年不振陰霾能否逐漸脫離,台灣生技產業未來何去何從倒是值得關心話題。

■台灣生技產業現況

依官方公布統計資料,1999年台灣地區生技產業營業額為台幣180億元;到了2004年則有343億元,2004年成長率為15.9%(表一)。
表一 公元1999年---2004年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

年度
營業額(單位:新臺幣億元)

1999 180

2000 200

2001 225

2002 250

2003 296

2004 343

成長率
2004年為15.9%
原料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九十四年度)

但瞭解台灣生技產業的人都很清楚,生技產業的產值所統計的項目到底範圍界定為何,是左右產值數據的因素。而台灣生技產業值至少有八成以上屬於傳統生技產業,每年生技/醫藥展有九成以上是保健食品,不知政府所發佈生技產值是經由何人,如何統計的,大家只想知道真實數字與內容。

至於政府機構研發成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 台灣政府所屬機構生技領域研發成果

原始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九十四年度)

表二中所列各項資料是拿政府經費研發機構,繳交年度報告的查核點,供參考可以,若是認真去研判數據及衍生成果,則大可不必。表三是生物產業現況。
表三 公元2004年台灣生技產業概況

原始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九十四年度)

由表三可以得知,所謂台灣生技產業,其實主要是製藥與醫療器材,兩者在各數據都遙遙領先典型生技產業,而台灣製藥產業中幾乎都是化學合成,用及生物技術者極少,更何況台灣並沒一種國產的典型生技醫藥品上市。醫療器材在台灣雖是營業額高,技術層次也不差,但並非生技產業,只有少數產品與生物技術摸到邊。

國外有關生技產業的各項數據都是指1970年代以後新生物技術產品,傳統化學合成藥物與醫療器材則是分開討論的。

所以解讀台灣官方版資料要非常小心,以免像媒體記者一樣”經常”且”故意”被誤導。

再看看政府所公布生技領域所投入經費及人力,如圖一所示。
圖一 2000到2004年政府在生技領域計畫投入的經費與人力

原始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科學技術年鑑(九十四年度)

圖中所列經費,如2004年為台幣十二億七千萬元左右,是指拿政府預算的單位部分生技經費,這些單位主要以經濟部財團法人為主,如國衛院、生技中心、食品所與工研院生醫中心等,但經費只是指所列研究計畫而已,例如此一年度生技中心的計畫為”生物技術工業發展及投資合作推動計畫”,這是生技領域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的一部分,此計畫與工研院合計共為五千七百萬元。但同樣的也需注意,這些法人機構的研究計畫名目很多,如製藥方面的預算則是分開表列,不像發表產值一般,合併討論。所以生技中心每年預算大約在6-7億元左右,計畫很多而分散,不易由單一計畫窺全貌,以生技/醫藥研發來說年度經費是相當多,但若與國外生技預算或台灣其他科技領域相比,則並不算多。

在投資方面,近年來生技/醫藥相關投資額多在200億台幣以上(圖二)。
圖二 2000年到2004年台灣生技/醫藥投資概況

資料來源:工研院生醫中心

台灣地區生技公司已有三百家,若再加上一人公司或與生物技術僅摸到邊的非典型公司,則超過一千家,但進行研發的公司却不多,占最多的是進口原料自行包装成保健食品販售者,表四是政府所核准執行政所補助經費的民營公司與計畫內容。
表四 2004年政府所核准業界生技研發項目

資料來源:工研院生醫中心

由表可知所有項日均與藥物或醫療有關,事實上台灣某些民營生技/醫藥公司在缺乏政府任何奧援下,也很努力進行生物技術研發工作,這些點點滴滴的成果反而是台灣生技產業末來希望所在。

如果仔細分析以上這些資料,再與民間生技業者深入溝通瞭解,不難發現台彎生技產業現況至少有兩種以上不同版本,即官方版(也是媒體版),以及民間所流傳版本。但真正情況如何呢?大家心知肚明,只是很少人願意說出來罷了,那就是:台灣生技產業二十三年來就是起不來!

■台灣生技產業指標機構---生技中心,日漸向下沈淪

有一些人士曾公開指出,談論台灣生物技術只批判生技中心是不公平的,但任何瞭解台灣產業發展歷程的人都很清楚,台灣電子產業之所以成為像樣產業,財團法人電子所貢獻很大。1983年政府為了將電子業成功經驗複製在生技產業乃成立生技中心,因此生技中心是生技產業發展指標機構,焉能避開不談。但近來卻連續爆發許多引起社會討論案件。

一、飄忽不定的發展目標

依目前生技中心自訂的宗旨是:以開發生物技術,以期達國際水準,貢獻人類,同時推動國內生技產業,促進產業升級,富民強國。發展短程目標為建立研發技術平台,以執行中心新藥開發及產業所需之研發服務,中程目標為生技藥品生產技術、仿效藥、新療程及新中草藥之開發,長程目標則是獨立研發,新藥開發。

其實研發目標隨著環境趨勢而修正改變是無可厚非的事,但看到生技中心的中程目標在開發生技藥品則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二十三年前生技中心剛成立時就是嚐試以推動B型肝炎防治計畫來帶動疫苗生產,進一步達建立生技藥品研發技術的目的,。此一方向其實在當時是正確的,只不過在執行方面有所偏差,最後導致失敗命運。但是目前生技中心又重新以二十三年前失敗的計畫作為中程目標,不知規劃者有沒弄清整體生技產業大趨勢,在人地時物都無法再配合情況下,成功機率很低。而且不論短中或長程目標,生技中心主要在開發新藥(包括中草藥),生物技術的其他領域不再受重視,但新藥開發台灣已有很多單位在做,生技中心偏離了原先創立宗旨,變成了”藥物開發中心”了。

對於高科技的生技產業而言,政策不能一改再改,而且一錯再錯。造成生技中心沈淪的關鍵是成立十六年後首度更換執行長,接任的張子文執行長上任後就委託企管公司進行組織再造,並將生技中心過去十六年的工作做大幅度修改,幾乎停掉所有研發,而將鷄蛋放在同一籃子中,全力執行所謂:BioFronts”計畫,嚐試由國外引進成熟技術,以減少自行研發階段,當時筆者担任該計畫技術評估經理,筆者深不以為然,依過去經驗及對生技產業的認識,這種類型計畫是行不通的,可惜人微言輕,不為上層所接受,之後筆者退休後,張執行長不久後也只當一任就下台,BioFronst計畫最後証明是失敗的。而在2006年引起風波的藥物實驗中心也是在這段期間規劃成型的。

絰過近二十年歴程,生技中心形成了劣質的科技企業文化,雖然內部基層研究人員大多都很努力,無奈孤臣已難回天,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的火車頭再也無力導引生技產業的發展了。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為因素,主事者的更替,帶來了政策的改變,加上政治力的介入終於引爆了史無前例台灣生技界的醜聞事件。

二、生技中心賤賣藥物實驗中心風波

2006年3月27日自由時報的自由廣場刋登了一篇筆名高風(慈濟大學副教授)的文章,內容主要提到美國BPI 藥廠在2005年11月22日宣布投資350萬美元(1億1千7百萬台幣)在中國北京設立美國實驗動物完全認証(AAALAC)的臨床前藥物開發中心,提供全球大藥廠代工所需.

而 2004年5月,經濟部所列管的兩所財團法人以及本身是財團代表的生技中心何壽川董事長宣布募集了350萬美元投資了BPI 藥廠,BPI 保証在三年內要為生技中心的AALAC 動物毒理中心帶來450萬美元商機.

但諷刺的是,BPI 藥廠投資中國資金就是百分百台灣人血汗錢的350萬美元,而經濟部也打算將過去投資超過六億台幣的生技中心動物毒理中心賣給外商。

這一則作者筆下的漏網生技大條新聞,當初並沒引起生技界重視,更不用說一般民眾及媒體了,但此事必定會影響到台灣目前生技製蘖業的發展,未來台灣新生技產品毒理試驗不但因難重重,也無法與中國低廉成本競爭,生技產業恐怕要提早吹熄燈號了。

5月7日終於有立委抨擊生技中心有賤賣藥物實驗中心之嫌,前董事長(也是永豐餘集團董事長)的何壽川將生技中心當個人私產,企圖以五鬼搬運法掏空國產。何董事長並且違反了”經濟部對經濟事務財團法人管理及監督作業規範”中的利益迎避規定。

當然經濟部馬上提出反駁,宣稱標售實驗中心是國家產業政策(誰制定的?)並無賤賣,而且會控告BPI公司侵權及違約。

可是事惰並沒平息,依媒體的報導,生技中心內部有多位研究員也提出了他們的看法。對於生技中心出售毒理實驗室一案,有博士級研究員提出批評這項「出售政策不當」,質疑經濟部當初同意這項出售作業,未經審慎評估,不利本土生技產業的的發展。

生技中心代理副執行長林陽生曾表示,新藥研發一般需經過實驗室找標的、臨床前動物試驗、人體臨床實驗等三步驟,經濟部有眼光,早在民國八十年就補助成立國內當時唯一的毒理試驗室,且在民國八十九年六月拿到國際實驗動物評估及認證協會認證,亞洲目前有此認證的國家只有台灣與南韓 (此項資訊是錯誤的,亞太地區已有十四個,國家則涵蓋中國、台灣、香港、泰國、印尼、印度及菲律賓)。

毒理實驗室要拿到AAA認證並非砸錢就有效,台灣花了近十年的學習經驗才取得這樣的成果,但如今卻可能因為毒理實驗室要公司化、要出售的政策,讓有意到中國蓋AAA級認證毒理實驗室的BPI公司,可能得標,且因此大幅縮短中國發展生技的學習曲線。由於BPI公司背後有永豐餘造紙、生技中心、工研院合計逾二百萬美元資金挹注,且獲得經濟部一千萬美元的科專經費補助,BPI公司不但拿生技中心二十多年研發成果在網站上作免費宣傳,還積極想到大陸發展,這麼做無異拿台灣的資金,去挹注中國產業發展。

生技中心毒理實驗室珍貴處不在於花了多少錢投資,而在耗時近十年才取得認證的學習成果。如果毒理實驗室真的這麼不值錢,為何還會有外國公司想來競標,原因就在於認證的價值。 因此,政府應讓毒理實驗室繼續留在生技中心。生技中心實驗室之所以虧錢,係因沒人積極對外招商,加上收費便宜,收費只有美國的半價,才會持續處於虧損狀態。

生技中心生醫計劃協同主持人金克寧也向媒體表示,毒理實驗室目前一年收入四、五千萬元,總支出八、九千萬元,只要改變公務員做事心態,做到損益兩平並不困難。生技中心是技術單位,應該回歸本業,以前董事長都是經濟部次長兼任,但實際負責每日業務執行的是生技中心執行長,但自從何壽川三年前當上董事長後,變成董事長的角色凌駕執行長。

這一事件目前仍餘波盪漾,而且還與生技中心人事鬥爭有關呢!(未完,待續)

【作者江晃榮 生物科技開發基金會董事長及台灣自然醫學會會長, 任教北醫及雲林科大】

扳本:寫得好,台灣真正應用生物技術來研發藥品的公司,真的是寥寥可數,很多根本是有名目沒實料,別聽分析師老把"生技概念股"掛在嘴上,說得天花亂墜,他自己實際上又瞭解多少??股票要上漲,一定要有題材,但題材是否能經得起考驗,則要我們自己小心分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hmygod1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